CPU / 中央處理器
-
新腳位與DDR5記憶體支援,AMD下一代Zen 4處理器相關規格流出
AMD從初代Zen系列處理器就開始用的AM4腳位在經過多年的沿用之後,因為主機板支援的晶片型號太多,造成BIOS晶片的容量不足,使得Ryzen 5000成為了最後一代使用該腳位的型號,未來將沒有辦法再繼續沿用,故從下一代採用Zen 4架構的Ryzen 6000開始,主機板將會採用全新的AM5腳位,近期也開始有關於下一代主機板的腳位和相關支援功能的爆料開始浮現在網路上。 根據網友@ExecuFix指出,下一代AM5腳位將會捨棄被詬病已久的腳針設計,將改為和自家Threadrippder處理器系列與隔壁Intel處理器一樣觸點式LGA封裝設計,擺脫處理器容易一個手滑就發生處理器腳針歪斜損壞的問題。 至於在觸點的數量上,AM5腳位將從AM4的1331-Pin暴增到1718-Pin,比Intel第12代Alder Lake將使用的LGA 1700還要再多出18根,同時晶片的尺寸不會因此增加,代表現有的散熱器很可能將可以繼續沿用,雖然說處理器Pin腳的數量與效能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但這又是改成觸點、又僅多出18根的設計、還能沿用散熱器,實在有種硬是都要比對方高一截的感覺XD~ 不過會有這種感覺其實也不意外,因為Ryzen 6000將和Alder Lake一樣將能夠支援DDR5記憶體,而相對應的主機板自然也會對此做出對應,但尚無確定在支援的數量是會如同當年DDR3轉換到DDR4那樣,僅先開放兩個DDR5插槽,還是一推出就已經能夠安裝四組DDR5記憶體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比較令人疑惑的是,下一代處理器除了伺服器的EPYC 「Genoa」處理器會支援PCIe 5.0外,一般消費市場的Ryzen系列都將只會繼續停留在PCIe 4.0的規格,究竟是AMD認為PCIe 5.0的產品一般消費者用不到那麼高到頻寬、還是在短時間內相關產品價格太高消費不起,又或是打算將PCIe 3.0全部由PCIe 4.0取代才做出此決定,一切恐怕都要等更後續的爆料或官方公布了。 不過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現在能夠確定的是,既然腳位變了,晶片組就必定得跟著變,換言之,已推出兩年的500晶片組系列(X570、B550等)主機板將可以退休,並將預計由600晶片組(X670、B650)取而代之。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AMD EPYC處理器助力新加坡國家超級運算中心組建新系統,新加坡最強大超級電腦搭載AMD EPYC 7003系列處理器
AMD(NASDAQ: AMD)宣布新加坡國家超級運算中心(NSCC)將採用AMD EPYC 7003系列處理器組建全新超級電腦,作為國家級高效能運算(HPC)資源中心,NSCC致力支援科學與工程方面的運算需求。 新組建的系統將基於HPE Cray EX超級電腦,並搭載EPYC 7763與EPYC 75F3處理器組合。這款超級電腦預計於2022年全面運行,其尖峰理論效能預計可達到10 petaFLOPS,速度比NSCC現有HPC資源快8倍。研究人員將能利用該系統推進生物醫學、基因學、疾病、氣候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AMD EPYC產品管理全球副總裁Ram Peddibhotla表示,AMD EPYC處理器是HPC研究的首選,對世界能夠產生重要影響,這也是它能被新加坡最強超級電腦採用的原因。我們非常高興與HPE以及新加坡國家超級運算中心合作,協助探索在醫學、疾病、氣候、工程等領域的科學發現。
-
Intel猛虎放出閘,第11代高效能筆電處理器Tiger Lake-H系列正式發表
目前搭載Intel最新11代Tiger Lake行動版處理器的產品可以分為為輕薄筆電設計的U系列和效能版的H35系列,前者是為輕薄筆電所設計的15W功耗版本,後者則是採35W功耗,目的是在電力和效能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 只是H35系列畢竟算是一個半妥協的產物,若要滿足對於極致效能的追求,45W功耗以上的H45「滿血版」處理器才是這一類玩家的首選,然而Intel在1月CES展推出了H35系列後,Tiger Lake處理器的後續就從此無聲無息,如今在隔了快半年之後,官方終於發表了自家最強「猛虎」,打算要來奪回不斷被AMD侵略的電競筆電市場。 H45系列的Tiger Lake-H處理器將會分為「消費級」和「商務級」兩大家族,兩者均是採用自家的10nm製程,最大的核心配置上也都為8C/16T,但商務級規格上除了Core i5、i9以外,還額外多了Xeon版本的W系列可以選擇,並有著Intel vPro、SIPP、TXT等商務功能,以滿足企業管理的需求。 而在取得管道更為多元且容易的消費級產品系列上,最高階的Core i9-11980HK可以說是在追逐效能上無所不用其極,光是基礎功耗就已經達到了45W,最大功耗更是直接衝上65W,相較於其他型號的最大功耗也才45W,就能看出Core i9-11980的「胃口」有多驚人。 既然功耗這麼高,效能自然是也要符合期待,Intel在新的處理器導入了Turbo Boost Max 3.0技術,讓其能夠實現雙核5GHz或是全核4.5GHz的超高時脈運作,同時針對超頻加入更多功能到Per Core Voltage、Intel Speed Optimizer、XTU等超頻工具中,讓玩家去挑戰效能的極限。 至於在實際表現上,Intel透過同樣都是使用RTX 3080的筆電進行測試,在顯卡功耗都是155W的情況下,Core i9-11980HK在「遊戲」表現上能夠比上代Core i9-10980HK高出5~21%,雖然官方沒有公布實際的FPS數值,但20%的差距就體感上應該是足以產生明顯區別的。 而如果和隔壁AMD的Ryzen 9 5900HX相比,在同樣都是使用RTX 3080的情況下,Intel在《極地戰嚎:破曉》、《刺客任務3》等遊戲中,大幅勝出了10%甚至20%以上! 且AMD平台使用的顯卡功耗達到了165W,比Intel平台的155W還要高出10W,似乎是有意無意的在暗示Ryzen 9 5900HX即使配置更強的顯卡也無法和Core i9-11980HK抗衡。(看來AMD那顆只在PPT上出現的Ryzen 9 5980HX該出動了XD) 而在其他型號的表現上,Intel使用Core i5-11400H配上65W功耗的RTX 3060來與對上AMD 35W功耗的Ryzen 9 5900HS,顯示卡則是使用了80W版本的RTX 3060,其結果在不同的遊戲上互有勝負,但整體來說Intel平台略高一些,看得出Intel Tiger Lake-H在效能上相當強勢。 最後在處理器在周邊的支援性上,處理器整合了Thunderbolt 4控制晶片,並支援最新的Wi-Fi 6E通信標準,更重要的是在內部資料傳輸通道的設計上,Intel為其設計了20條PCIe 4.0通道,代表使用PCIe 4.0通道標準的 M.2 SSD終於能夠來到筆電上了! 目前包含ASUS、GIGABYTE都已經在Intel的發表會後公布了一系列採用H45 Tiger Lake-H系列處理器的筆電,相信這些產品很快的就會與玩家見面,想要換筆電的玩家,尤其是準備迎接畢業的季學生們,是時候該來好好規劃一下儲蓄或打工計畫了喔!至於實際效能對比是否真如前面秀出的簡報當中官方提供數據那樣的可以領先對手一大截?就有賴後續小編入手之後再來做驗證囉!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供貨逐漸穩定,部分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開放零售
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在Zen 3架構加持下,其單核性能一舉突破當時的Intel 10代Comet Lake成績,拿下處理器之王寶座,搭配香味四溢的價格深受玩家們喜愛。 雖說對手後來11代的Rocket Lake憑藉著「成熟」的14nm技術,讓單核成績又再度略為超前,搶回了單核王者的頭銜,不過在多核效能上依然是Ryzen 5000系列穩居上風,畢竟Intel這代最高僅有8C/16T可選擇,況且以價錢來看,同樣17K左右的價格,一邊可以買到12C/24T的Ryzen 9 5900X,一邊則是8C/16T的i9-11900K,究竟誰的味道比較香?相信玩家們都心知肚明XD! 也因為Ryzen 5000系列實在太香,自上市以來就被搶購一空,而後又遇到全球晶片短缺潮,造成Ryzen 5000系列供不應求、消失了好一陣子,即便現身也是限組裝、限搭機才能購買,讓不少想組新電腦的玩家們哀聲四起。 好消息是,近日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供貨似乎逐漸穩定,在原價屋估價清單上不僅可以看到部分成員現身,更重要的是還沒有限搭機可直接「單買」!讓苦苦等待的玩家們終於可以下手,但比較可惜的是其中較熱門的Ryzen 9 5900X還不在清單上。 看到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供貨開始回穩,也不禁讓人好奇同樣採用AMD處理器的PS5、XSX/S等遊戲主機是不是也有望開始回穩產能,但小編覺得還是言之過早,畢竟一台遊戲機並非只有處理器那麼簡單,況且先前SIE官方也對於未來供貨情況不太樂觀,看來排隊搶零售主機的日子還是得持續一陣子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猛虎即將出閘,Intel Tiger Lake-H完整規格曝光,最高8C/16T、DDR4-3200及20條PCIe Gen4通道
隨著Intel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已經升空,相信不少玩家也在敲碗筆電平台上的旗艦處理器Tiger Lake-H系列何時才要登場,畢竟即便是目前的Tiger Lake-H35系列最高也僅有4C/8T,對於需要高效能的旗艦電競筆電來說還是稍顯不足,不過近日據外媒報導,Tiger Lake-H系列登場日期已經曝光,目前預定在5/11發佈,玩家們終於不必再苦苦等待。 Tiger Lake-H將採用10nm SuperFin製程與Willow Cove核心架構,支援DDR4-3200並擁有44條PCIe通道(其中包含20條PCIe 4.0),整體I/O功能勢必更加豐富;另外即將登場的處理器型號、規格也一併曝光,可以看到其中有i9-11980HK、i9-11900H、i7-11800H、i5-11400H與i5-11260H共5位成員。 首先i9家族的11980HK與11900H皆為8C/16T,前者功耗來到了65W並擁有全系列最高動態時脈5.0GHz(基礎時脈2.6GHz),而後者功耗僅35W,動態時脈也稍低了些來到4.9GHz(基礎時脈2.5GHz)。 而在i7家族中僅有11800H一員,雖與i9-11900H老大哥同樣擁有8C/16T、35W功耗,不過動態時脈則是降至4.6GHz(基礎時脈2.3GHz)。 最後i5家族部分11400H與11260H則都是6C/12T、35W功耗,動態時脈前者擁有4.5GHz(基礎時脈2.7GHz)、後者4.4GHz(基礎時脈2.6GHz)。 不過成員們似乎還少了先前傳聞的i9-11950H、i7-11600H,可能代表這還不是完整成員清單,也或許官方打算稍晚點才會發佈,並不會與這5位成員同時登場。 另外Intel又再次拿了自家產品與對手比較來證明自家處理器在遊戲性能上的實力,可以從圖表中看到在部分遊戲上是11400H略勝Ryzen 9 5900HS,當然,實際是否真的如此強大,還是得等拿到實機再來測試才最為準確。 隨著Tiger Lake-H即將發佈,屆時各家大廠勢必會同步推出新一代電競筆電,讓人不禁期待在全新製程、架構下的電競筆電所帶來的表現,而近期有意入手電競筆電的玩家們,也不妨再多觀望個幾天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10nm Jasper Lake登場、Intel入門級NUC 11 Essential瞄準教育市場
隨著Intel正式公布號稱「真的是」最後一代14nm+++製程的11代桌上型處理器之後,其實玩家真心期盼的是下一代的Alder Lake、也就是10nm的12代處理器趕快登場,不然看著筆電玩家都已經是10nm了,桌上版還停留在14nm階段實在是令人有些心理不平衡。(看隔壁棚都準備要邁入5nm了... 只不過不平衡的感受可能要再添一樁了,根據FanlessTech的消息,Intel目前已經準備好新一代的NUC 11 Essential,內置處理器將採用基於Tremont架構、10nm製程的Jasper Lake,定位在教育市場,從發布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分別提供有Pentium Silver與Celeron兩類:Pentium Silver J6005(2.0-3.3GHz、4C/4T)、Celeron J5105(2.0-2.9GHz、4C/4T)、Celeron J4505(2.0-2.7GHz、2C/2T)等三款版本,也支援雙通道DDR4-2933記憶體以及WiFi 6、藍牙v5.2等規格。 尺寸大小則是僅135x115x36mm、大概也就巴掌大,顯示部分則是內建了Gen 11的內顯核心(900MHz),提供HDMI 2.0b/DisplayPort 1.4(支援HDCP 2.2)各一組,能支援至4K輸出@60Hz,這些設定似乎看起來可以讓這款入門版的NUC 11作為HTPC使用,但對於沒有提供HDMI 2.1的界面來說,想要體驗更高規的4K@120Hz、8K/10K等就只能靠DP了,但DP也只支援1.4而已而不是2.0...(XDDD 事實上Jasper Lake早在去年2020/4月的Intel媒體分享會上就已經揭露,延宕了一年之後在2021的Q1終於登場,雖然已經邁入10nm製程,但原本定位就不是拿來跟高階Core系列相比、而是先前Atom系列的升級版,這部分也納入在Pentium與Celeron家族當中,「J」開頭與「N」開頭則是分別為桌上型以及行動版,當然相較於Core系列來說,Jasper Lake將會比現有的Gemini Lake更加低功耗、而且性能上可以更加提升,但如果以現有對手的產品線發展狀況以及效能的表現也絲毫不差、甚至尤有過之的情況下,就算面對的是教育市場,能不能具備一戰之力,恐怕還有待產品推出後實際較勁才能得知。 (題外話:去年這場分享會上,還說2021要推7nm的產品,現在來看當初的說詞格外覺得 呵呵!!!!) 相信Intel也很願意信守承諾的趕快全面進入10nm時代,不過目前還缺一塊桌上型版圖停留在14nm+++,想要邁入10nm還得需要下一代的Alder Lake來圓夢,只是如此一來,不想失信於玩家就得今年上12代,但偏偏11代的火箭才剛剛升空,這下子到底是要先把火箭打下來?還是讓火箭再飛一會兒呢? (見證玩家荷包實力的時刻到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AMD釋出最新版本Radeon Software繪圖驅動軟體,擴展遠端遊戲功能並加入眾多新特色與客製化功能,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1.4.1版繪圖驅動軟體提供客製化安裝選項、加強錄影與串流功能、支援PlayReady AV1以及加入全新穩定功能
AMD(NASDAQ: AMD)發表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1.4.1版繪圖驅動軟體,新版AMD Radeon顯示軟體套件為遊戲玩家、創作者、狂熱級玩家提供令人驚豔的視覺逼真度、反應速度極快的遊戲體驗以及各種先進功能,充分釋放AMD遊戲體驗的潛力。 最新版AMD Radeon Software致力為遊戲玩家帶來許多強大的新功能與特色,提供沉浸式的全方位遊戲體驗。AMD Link for Windows®註1為新版驅動軟體強大的功能之一,讓使用者能從一台Windows PC連接至遊戲PC,更能從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平台隨時隨地進行遠端遊戲。此外,新版驅動軟體提供更新版使用者介面,加入Radeon遊戲玩家要求的強化功能,包括客製化安裝選項以及簡化的錄影與串流工具,讓使用者能輕易擷取與分享值得紀念的遊戲片段。 AMD遊戲解決方案架構長Frank Azor表示,要為玩家帶來非凡的世界級3A級遊戲、電競大作與多人遊戲體驗,提供強大硬體只是整體方案的一半。透過新釋出的AMD Radeon Software,我們的目標是讓玩家能充分發揮AMD遊戲系統的潛力,讓他們完全沉浸在超逼真的華麗世界,輕鬆分享最新的遊戲過程與勝利場景,並根據自身喜好客製化遊戲體驗,找到與好友共玩的新方法。 AMD Radeon Software可充分釋放AMD遊戲體驗所有潛能,旨在為玩家提供快速的遊戲反應速度、鮮明的畫面以及全方位的體驗。AMD FreeSync、AMD Radeon Anti-Lag、以及AMD Radeon Boost等現有功能帶來超高畫面更新率與低延遲的遊戲效果,同時AMD Radeon Image Sharpening以及AMD FidelityFX開發者工具則進一步實現令人難以置信的沉浸式、視覺震撼的遊戲效果。在此基礎上,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1.4.1版繪圖驅動軟體更提供多項新增與更新的功能,其中包括: AMD Link-可將平板電腦、手機或電視連接至遊戲PC的免費應用程式,現在更支援從另一台Windows PC進行連接,讓使用者能隨時隨地使用任何設備螢幕進行遠端遊戲。新推出的AMD Link Game功能讓使用者能夠邀請好友從另一台AMD Radeon系統連接至自己的PC,進行本地多人對戰或分割畫面模式的遊戲。此外,AMD Link還提供144 FPS(最大值)註2更新率、更高頻寬的串流選項、支援5.1聲道環繞立體聲、以及在《絕對武力:全球攻勢》註3中降低高達60%的串流延遲。 簡化使用者介面-根據使用者回饋,最新版驅動軟體提供多個客製化安裝選項。玩家可以透過操作簡化的使用者介面選擇進行完整安裝或簡易安裝,也可選擇僅安裝佔用空間最小的驅動程式。其他更新包括進一步優化搜尋欄、以及在訊息列顯示更多遊戲狀態等。 擴展效能指標與調整-使用者現在可在一處同時查看Radeon顯示卡與Ryzen處理器的效能指標,包括CPU使用率、時脈速度、溫度、電壓、功耗以及風扇轉速,從而更好地優化系統效能與功耗效率。 加強錄製與串流功能-新版AMD Radeon Software把所有錄製與串流設定整合在同一個標籤頁,並加強了場景編輯的實用性,改善分類與標籤註記功能,新增的嚮導註4讓入門使用者更容易啟用串流功能。 色覺辨識障礙校正註4-可客製化的設定可以幫助三類色覺辨識障礙的使用者,包括紅色盲(protanopia )、綠色盲(deuteranopia)、以及藍色盲(tritanopia),在效能不受影響的狀況下,以更生動的細節體驗遊戲。 支援Microsoft® PlayReady AV1註4、5-在AMD Radeon RX 6000系列顯示卡上支援開源、免費版PlayReady AV1硬體加速解碼器,確保呈現高畫質的版權保護內容。 AMD Crash Defender註4-這項全新的穩定功能確保系統保持正常運行,並在特定情境中遭遇程式卡死(hang)或硬體當機後仍能保存資料並完全復原。搭配AMD Bug Report Tool,Radeon Software能為使用者所提交的問題提供更完整的訊息,讓AMD支援團隊更快地解決問題。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1.4.1版繪圖驅動軟體即日起可至.下載。
-
先別管Rocket Lake了、讓我們期待Alder Lake吧!Intel 第12代處理器的核心架構圖遭曝光
接在剛開賣不久的Rocket Lake之後,Intel預計將會在年底推出自家的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處理器系列,除了在製程上會淘汰掉那用了又用、用了又用的14nm製程,改為10nm製程外,核心架構還會導入類似手機處理器的大核+小核的設計,並有一些報料指出最高的配置會採8核+8核的設計,如今有外國網友秀出了更完整的核心配置設計讓我們一窺第12代處理器的內在秘密。 根據網友,提供的內容來看,Intel第12代處理器將會捨棄過往桌機、筆電不同開發代號命名方式,改統一稱為Alder Lake,只是會依照預設功號的不同再將其細分為Alder Lake-S、Alder Lake-P、Alder Lake-M等細項。 將預設功耗定在55W以上的Alder Lake-S,其處理器將配置8顆Gracemont架構的小核心和8顆Golden Cove的大核心,並搭配GT1的內顯,整體內容與各方謠傳的內容基本上相符。 從這次的爆料中來看,可能是考量使用Alder Lake-S處理器的平台多會搭配獨顯的關係,Alder Lake雖然有著最多的處理核心,但內顯方面的配置則是最差,這顆GT1內顯早已使用在目前的11代筆電處理器上,而且計算核心數量只有32EU,等於是幾乎沒有升級。 此外如果細看大小核心的規格可以發現,雖然8顆小核心的整體面積大約僅等於一顆大核心的面積,但小核心卻擁有容量更大的L1和L2快取!Intel究竟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可能就得等到正式發表會才會知道了。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Alder Lake-P配置,從整體的設計與規劃上,Alder Lake-P應該是為主流筆電或移動平台所打造的產品,使得Alder Lake-P再向下又能細分為45W功耗的H45、全新28W功耗的U28以及15W的U15。 Alder Lake-P的最高核心設計上與Alder Lake-S有著相當大的不同,大核心Golden Cove從8顆被砍為6顆,原因可能在於內顯升級為GT2的關係,GT2計算核心(EU)的數量一舉暴增到96個,比Alder Lake-S還在32 EU的GT1相比,可以看到內顯佔據了更多的處理器面積,沒意外的話,我們應該可以預期Alder Lake-P的圖形效能應該會有相當驚人的成長。至於小核心Gracemont則依舊維持著8核心的設計。 最後在Alder Lake-M方面,Intel則會準備兩個系列,分別是9W功耗的U9與全新的M5,其最大功耗僅有7W,主要是為筆電平台、內嵌式主機所設計。這一類的裝置本身不需要太高的運算效能,因此大核和小核都有大幅度的縮減,其中最低的配置上,大核心僅有1顆,而小核心則為4顆,只不過內顯方面卻是提供GT1.5,並有著至少48EU,規格甚至比Lakder Lake-S內顯還要更高呢!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真‧看得到買不到的處理器,AMD Ryzen 5000G系列正式發表
AMD的新世代Ryzen 5000系列的處理器家族因為沒有搭載內顯的關係,在現今顯示卡大缺貨的情況下,主機如果光只有處理器別說是玩遊戲了,就連「開機」都沒辦法,面對此情此景,AMD終於在眾人的敲碗下,正式推出了搭載內顯的Ryzen 5000G系列了! 開發代號「Cezanne」的Ryzen 5000G系列將會有兩個系列,分別是功耗為65W的5000G和35W的5000GE,其中5000G依照效能等級由高至低分別為:8C/16T配置的Ryzen 7 5700G、6C/12T Ryzen 5 5600G與4C/8T的Ryzen 3 5300G;內顯方面,5600G為8核心配置、5600G是6核心,5300G則只剩4核心,這刀法可說是相當細碎。() 根據官方表示,新的Ryzen 5700G在表現上與對手的Core i7-10700相比,數位創作有著平均38%的提升,基礎生產力則提高35%,只是這樣的比較其實不公平,畢竟Core i7-10700還在使用萬年UHD 600系列內顯,尤其是在遊戲表現上是能夠勝出50%以上這點,還真的沒什麼好意外的,同時官方也沒有和換上Iris Xe內顯的Core i7-11700進行比較。(差異不大?來不及測?) 然而縱使5000G有內顯、效能也有大幅度提升,但是官方卻在最後對DIY玩家潑了一桶冷水,因為這三顆處理器將只會提供給OEM廠商,無法單獨購買,也就是說之後在台灣正式上市的時候,可能也會像4000G一樣只能以套裝機方式購買,使得新的處理器恐怕和顯示卡一樣成為「看不到,買不到」的空氣…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AMD推出搭載Radeon顯示核心的Ryzen 5000 G系列桌上型處理器
AMD推出搭載Radeon顯示核心的AMD Ryzen 5000 G系列桌上型處理器,提供獨特的功能組合,讓玩家與內容創作者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更多任務。 憑藉“Zen 3”架構、7奈米製程、以及搭載在晶片上的顯示核心,AMD將在未來數週為OEM全新桌上型系統帶來最強大的遊戲處理器。
最多人點閱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非K超頻」3.3GHz狂飆4.4GHz!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